曾几何时,男生成了麻烦的代名词:调皮捣蛋、胆小如鼠,成绩不如女生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生高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一份关于男生危机的调查报告第三证明了这种情况,调查列举了一大堆让人触目惊心的统计数字后,提出了今日男生为何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全方位落后的疑问,这无疑加剧了无数男孩父母的焦虑,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在网上网下进行得相当热烈,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父母、老师和学生,却发目前导致男生危机是什么原因上,大伙各执一词,针锋相对;至于怎么办,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老师:父母呵护过度致男孩低能
对于男生危机这一现象,记者采访的几位老师都表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在西城区一所普高任教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的班上,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学习尖子都是女孩,而男孩相比起来,就看上去非常弱势,他们主要的问题是做事胆小,没男子汉的冲劲儿;非常懒,无论是生活自理还是学习力上都比较低能;没责任感,遇到事情不敢担当;性格懦弱逃避,犯了错误后第一反应是辩解和推诿总之,就是男生没个男生样子,倒是女孩比男生冲多了,所以,阴盛阳衰在所难免。
男生为何会如此?张老师觉得,这个和现在的家庭教育有非常大关系,目前和过去不同了,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重男轻女的父母也为数不少,所以男生在家都跟眼珠子似的,男生养得太娇了!张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班上,男生都十六七了,不少人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一有问题立刻求助父母,不会自己解决。一次,她批评了一名男孩,结果这个男生第二天请来爸爸妈妈到学校为他辩解。父母如此对待孩子的错误非常不明智,仿佛任何事情都可以出面替孩子摆平,孩子感觉根本不需要对我们的行为负责,这种呵护确实过度了。张老师说。
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告诉记者:以前这个现象并不突出,或许和当时的家庭环境有关,那时家一般有好几个孩子,父母非常忙,物质条件也不好,养孩子非常粗放,所以男生相对皮实,独立性强,大点的男生在家几乎顶半个父母,要负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这对于目前的男生来讲是不可想象的。
东城区一所重点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也表示,目前一些男孩确实有点女气,从低年级就有这种苗头,她觉得这和父母从小对孩子兴趣培养的方向有关系。目前大部分男孩都在课外学乐器,天天练好几个小时钢琴,其实男生应该多培养运动方面的兴趣,打棒球、练武术、看NBA比赛,这才有男生气。
对这一点,教育专家孙云晓也表示,独生子女问题确实是主要原因,娇生惯养使男生运动量紧急不足,肥胖或瘦小,缺少男生阳刚风韵。
父母:学校教育压抑男生个性
然而有趣的是,在父母方面,却有完全不一样的说法。不少父母指出,男生女生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同步,差别非常大,学校无视这种客观规律,没因性施教,那些千篇一律的听话、守纪律的需要紧急压抑了男生个性。
7岁男生皮皮今年9月上了朝阳区一所重点小学,然而一个月之后,皮皮却转到了一所每年要交几万元学费的民办小学。皮皮妈告诉记者,开学不久,有一次她偶然到学校送东西,居然发现孩子们被禁止出去玩耍,每节课课间休息,孩子只能喝水去卫生间,中午吃完饭后被强制趴在课桌上休息,皮皮由于睡不着和同桌说笑,结果被老师罚站。上了没几天学,皮皮就不喜欢去了,唠叨着上学真没意思!真不了解学校为何要这么限制孩子?皮皮妈非常不解。
皮皮的状况并非个别现象,据悉,幼小衔接对不少将上小学的孩子来讲已经成了大问题,从婴幼儿园进入小学,不少孩子,特别是男孩,很难适应学校的种种纪律和需要。在一些公立婴幼儿园的大班,应父母的需要开设了专门的幼小衔接练习,其实就是训练长期(起码40分钟)坐着不动、发言举手等各种规矩。而不少民办私立婴幼儿园、国际婴幼儿园的孩子习惯了自由散漫,上学多少都会出现皮皮那样的问题。
在西城一所重点小学上小学二年级的男孩每天学习成绩非常不错,几乎每次考试都是100分,但并未被归于好学生之列,缘由是纪律太差。上课时他10分钟就听懂了,剩下时间就玩,甚至还影响其他人,所以他被老师叫起来罚站是常事,时间长了,他也把自己归于坏学生了,甚至班级评选班干部他都不计划去报名竞选,反正也选不上,班里得宠的都是那些特听话的女孩。每天对母亲说。纪律已成了困扰着不少男孩父母的一个通病。
孙云晓指出:男生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这类行为倾向都与男生体内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关。一味地限制只能让他们感到不满和受挫,最后被紧急伤害。
男生:为何我的身边都是女的
上四年级的壮壮这两天从学校拿回来一本被翻得非常破的书,在家读得津津有味,壮壮妈还奇怪,一向不喜欢念书的孩子如何这回突然用功了?拿过书来一看,书名叫《给男生的危险手册》,这本书教男生怎么样折纸飞机、爬树、建造树屋、挖掘宝藏、抓鱼、磨石与制作弹弓和训练自行车后轮特技,甚至还有怎么样让家闹鬼、怎么样激怒其他人、怎么样搞恶作剧如此出格的内容。壮壮妈大惊失色,觉得这是一本教男生学坏的书,正计划没收,不料壮壮振振有词地说:这本书大家班男孩都看过了,大家为何不可以做那些有意思的事呢?你们成天这也不让那也不让,真没劲!
记者上网查了一下这本书,这居然是一本很著名的书,英国人写的,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名中排名前列,全球热销,对它的评价是列举了很多完美男年轻人的品质:强烈的好奇心、勇敢、礼貌、坚忍克己、尝试各种挑战、永不服输等。然而在母亲眼中,它为何成了坏书呢?
一位父母和记者探讨此事,她觉得女人教育者一般都会对男生的危险行为很焦虑,而这类非常有趣的冒险行为事实上应该父亲携带男生去做。然而在不少家庭中,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是缺席的,学校里的男老师(特别是婴幼儿园和小学)也相对较少。没男士榜样,男生向哪个学习呢?他们憧憬的这类充满男子气的出格行为永远无人带他们推行,以至于有些男生非常烦恼:为何我的身边都是女的?
由母亲带孩子是不少家庭的近况。在西城区一所重点小学组织的亲子活动中,来的几乎都是母亲;而天天在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大军也是以母亲和老人为主。新新妈对儿子的某些表现非常担心,孩子都8岁了,还不想和母亲分床睡,写作业的时候还要不断跑到母亲身边蹭来蹭去地起腻,甚至在课堂上会时常有种心里不舒服的感觉,我后来才了解,那是由于想母亲了不少由母亲带大的男生都会表现出这种多愁善感的依恋,他们一般情感细腻、有爱心,但也性格软弱、勇气不足。
西城一所重点小学校长在新生父母会上特意强调了父亲在教育中有哪些用途,她说:没爸爸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然而在不少家庭中,父亲因为工作、应酬、生计等缘由在教育中缺席,最后成了孩子眼中购物掏钱的那个人。